注塑模具常见故障及快速排除指南

        注塑模具在高强度、高频次的生产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各类故障,影响正常成型并延误交期。资深模具师傅往往能一眼识破问题,但对刚上手的工程师来说,这些故障可能颇具挑战。本文将从七大典型故障入手,分享快速诊断与处理思路。

一、导柱导套损伤

        导柱的唯一职责是保证动、定模精确对中,绝不可承受额外侧向载荷。若塑件壁厚分布或分型面不对称,注射压力在厚壁处会产生强烈侧向推力;合模或开模时便会在导柱上累积扭曲应力,引起导柱划伤、弯曲甚至断裂。遇此情况,应检查壁厚均匀性,必要时在分型面四周增设标准圆柱定位键,确保模具合模时无偏移;并严格保证导柱导套的热处理硬度与同心度。

二、浇口卡料或脱料困难

        当浇口锥孔表面粗糙、有刀痕,或磨损变形时,制品出模困难,经常需用工具敲击浇口套,严重拖慢效率。解决方法是采用精磨浇口套至Ra0.4以下,优先使用标准锥度件;并增加浇口拉料杆或顶出机构,保证制品脱出时无需暴力敲击。

三、动定模偏移

        大型模具因自重加上注射时各向压力不均,常出现定模和动模轻微错位。导柱在合模受力不均时被拉伤、扭曲,甚至卡死。最简便的补救是沿分型面加工四枚圆柱定位键,并在装配时一次性在镗床上对准动、定模,确保定位孔同心且垂直;同时检查并达到导柱与导套的设计硬度。

四、动模板弯曲

        熔体在型腔内的平均压力可高达600–1000 kg/cm²,若动模板选用薄型或低强度钢材,注射与顶出时易产生向下变形。对此,应采用足够厚度的优质模具钢制造动模板,或在下侧增设支撑柱/支撑块,分担压力,确保模板平直无弯曲。

五、顶针弯曲、断裂或漏料

        顶针与导向孔间隙过大,会产生流水穿透;间隙过小,又会因热膨胀卡死、折断。标准化处理方式是在顶针前端留10–15 mm配合段,中段削细约0.2 mm,装配后调整间隙至0.05–0.08 mm,并多次手动测试启停,确认顶出机构运行自如。

六、冷却系统失效或渗漏

        冷却回路不畅或水路漏水,不仅延长循环周期,还会导致制件收缩不均、翘曲变形,甚至使运动部件热胀卡死。针对复杂产品,一定要在型芯与型腔周围布置足量并联冷却通道,避免“冷斑”和“热点”;定期清洗水道,清除水垢;每次停产前检查接头和管路密封。

七、滑块导槽长度不足

        侧向滑块在抽芯和复位过程中,如果导槽露出长度过短,滑块易因角度偏移而卡死或斜磨。经验规则是滑块抽出后,仍需至少保留导槽总长的2/3在滑块内,以确保整个行程中都有充分的导向支持。


        通过以上七类故障的拆解与对策,工程师可在日常维护与试模调试时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只有在设计、加工、装配和维护各环节齐抓共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注塑模具的稳定运行和成型品质。

TYPE TO SEARCH

电话:+86 0752-3336216
邮箱:Sales@shinz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