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有哪些方式?

        注塑成型以其高效率、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成为塑料制造中的主流工艺。针对不同产品需求,除了常规注射成型,还可采用多种特殊工艺来优化性能、降低成本或改善外观。本文将围绕压缩注塑、排气注塑、低压注塑、气辅注塑、水辅注塑和高光注塑等技术进行介绍,帮助工程师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合理选型。

压缩注塑成型

        压缩注塑在传统注塑基础上增加了对模具开合的控制。其原理是先让模具在微开状态时注入熔融料,待型腔基本充满后再闭模施加高压完成成型。

  • 原理特点:螺杆仅在初始阶段推进熔料,后续靠闭模锁紧力对塑料加压,使料流定向较小,内应力较低。

  • 适用场景:对透明度或光学品质要求高的薄壁、微型件或大曲面零件尤为有效;也可在流长比要求较高时使用,降低锁模力和注射压力。

  • 优势:减少材料定向和内应力,降低翘曲风险;支持较小锁模力和注塑压力,提高加工效率;适合工程塑料和高精度制件。

排气注塑成型

        排气注塑通过分段保压和模具微开排气来减少气体残留。通常在填充80%~95%时暂停注射,并将模具开小缝隙排出挥发性气体,再合模完成余料注入。

  • 原理特点:分段暂停和微开合能够在注塑过程中主动排气。

  • 适用场景:适合大型或复杂腔体制件,尤其充模过程中易滞留气体,或需要降低设备锁模力的场合。

  • 优势:减少气泡、烧焦等气体缺陷;允许使用较低锁模力的注塑机成型较大零件;提高成品良率。

低压注塑成型

        低压注塑以较低注射压力将热熔材料注入模具,一般用于电子或精密元件封装。利用热熔材料的密封性和物理化学特性,实现绝缘、抗震、防潮、防尘等功能。

  • 原理特点:注射压力较低,熔料在模具中缓慢流动并固化。

  • 适用场景:电子元件封装、线缆密封、电子模块保护等领域。

  • 优势:设备要求较低、投入成本小;成型过程温和,对敏感元件损伤小;成品具备良好密封和保护性能。

气辅注塑成型

        气辅注塑是在熔体填充或部分填充后向腔内注入惰性气体(如氮气),形成中空结构或局部空腔。

  • 原理特点:气体在型腔内形成压力,辅助塑料在型腔壁形成中空层。

  • 适用场景:需要减轻重量、降低材料用量或提高壁厚均匀性的厚壁或结构件;如手柄、壳体、大尺寸零件等。

  • 优势:节省塑料原料(可达50%);缩短冷却时间;改善壁厚分布;降低翘曲;提升机械性能。

水辅注塑成型

        水辅注塑采用高压水替代或配合气体注入熔体,利用水的不可压缩性在腔内形成稳定界面,使制件内壁形成空腔。

  • 原理特点:高压水注入熔料前端,塑造更薄、更均匀的壁厚;水在腔内也具备快速冷却作用。

  • 适用场景:厚壁大件、需要均匀壁厚或高光滑内壁的制品,如管件、壳体、复杂几何件。

  • 优势:相比气辅更快冷却、更均匀壁厚;内壁光滑;循环周期缩短;有效降低翘曲和内应力。

高光注塑成型

        高光注塑通过在注射前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或热介质快速加热模具型腔,使模温达到或超过塑料玻璃转变温度(Tg),随后注射熔体并维持高温注射阶段,最后迅速排蒸汽并切换冷却。

  • 原理特点:热模提高了熔体在型腔内的铺展能力,推迟初期固化,从而消除熔接线、水纹、银纹等缺陷;后续快速冷却保证周期效率。

  • 适用场景:对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透明或高光塑件,如仪表面板、光学配件、高端消费电子外壳等。

  • 优势:显著提升表面平整度和光泽;减少外观缺陷;改善力学性能;满足高端注塑制品品质需求。

结论

        多样化的注塑成型方式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灵活选项。从压缩注塑适合光学或薄壁件,到排气注塑利于大型腔体,再到低压注塑满足电子封装;气辅和水辅注塑在减重与壁厚控制方面大放异彩;高光注塑则为高端外观产品保驾护航。工程师应结合产品结构、材料特性、生产规模和品质需求,选择或融合合适工艺,以在保证性能和外观的同时实现成本与效率优化。通过持续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可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注塑解决方案。

TYPE TO SEARCH

电话:+86 0752-3336216
邮箱:Sales@shinz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