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加工中产品气泡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在注塑加工过程中,产品气泡是一种常见的质量缺陷,表现为制品内部或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洞。这些气泡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美观,还可能削弱其力学性能,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变形等问题。深入了解气泡形成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提高注塑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产品气泡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材料因素

  1. 材料潮湿
    许多塑料原料(如聚碳酸酯 PC、尼龙 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等)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若储存环境潮湿或未进行充分干燥,原料中会含有大量水分。在注塑过程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当熔融塑料填充模具型腔时,水蒸气无法及时排出,便会被包裹在塑料内部形成气泡。
  2. 材料含有挥发物
    部分塑料原料中可能混入低沸点的杂质(如未完全聚合的单体、添加剂残留等),在高温注塑时,这些杂质会挥发产生气体,进而形成气泡。此外,回收料与新料混合比例不当,回收料中含有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也可能导致气泡产生。
  3. 材料流动性不佳
    当塑料熔体流动性较差时,其填充模具型腔的速度较慢,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因冷却过快而形成 “冻胶层”,阻碍内部气体排出,从而产生气泡。

(二)工艺参数设置不当

  1. 注塑温度不合理
    若料筒温度过低,塑料熔体塑化不充分,内部易残留未熔融的颗粒,这些颗粒周围会形成空隙;若温度过高,塑料会发生降解,产生分解气体,进而形成气泡。此外,模具温度过低时,熔体在型腔表面迅速冷却凝固,内部气体无法逸出,也会导致气泡产生。
  2. 注塑压力与速度失衡
    注塑压力不足或保压时间过短,会导致塑料熔体无法充分填充模具型腔,内部容易形成真空气泡;而注塑速度过快,熔体在型腔中形成湍流,会卷入大量空气,这些空气来不及排出便会形成气泡。
  3. 冷却时间控制不当
    冷却时间过短,塑料熔体尚未完全凝固就被脱模,制品在后续冷却过程中会因收缩不均产生内部气泡;冷却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模具型腔表面温度过低,影响熔体流动和排气。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问题

  1. 排气系统不良
    模具排气孔数量不足、位置不合理或孔径过小,会导致型腔中的空气、水蒸气等无法及时排出,在熔体填充过程中被压缩并包裹在制品内部,形成气泡。尤其是在模具的死角、深腔、薄壁等区域,若排气不畅,气泡问题更为突出。
  2. 浇口与流道设计不合理
    浇口尺寸过小或位置不当,会导致熔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引发熔体分解产生气体;流道截面形状不规则或存在拐角过多、尺寸突变等情况,会阻碍熔体流动,造成气体滞留,形成气泡。
  3. 模具型腔表面缺陷
    模具型腔表面存在划痕、凹陷或锈蚀等缺陷,会导致熔体在填充时形成涡流,卷入空气,进而产生气泡。

二、解决产品气泡的有效办法

(一)优化材料处理

  1. 严格干燥原料
    根据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例如,PC 材料通常需要在 120-130℃下干燥 4-6 小时,PA 材料需在 80-100℃下干燥 8-12 小时。可采用热风干燥机、除湿干燥机等设备,确保原料含水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要求低于 0.02%)。
  2. 筛选优质材料
    选择纯度高、挥发物含量低的原料,减少回收料的使用比例(通常建议不超过 30%)。使用前对原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结块颗粒,避免杂质引发气泡。
  3. 改善材料流动性
    对于流动性较差的材料,可适当添加增塑剂或润滑剂(如硬脂酸锌),或通过提高料筒温度来改善熔体流动性,减少气泡产生的可能性。

(二)调整工艺参数

  1. 合理控制温度
    根据材料特性设定合适的料筒温度,确保塑料充分塑化且不发生降解。同时,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如对于 PC 制品,模具温度可控制在 80-120℃),减少熔体冷却速度差异,利于气体排出。
  2. 优化注塑压力与速度
    适当提高注塑压力和延长保压时间,确保熔体充分填充型腔,减少真空气泡;降低注塑速度,使熔体以层流状态填充型腔,避免卷入空气。可通过分段调节注塑速度(如前段慢、中段快、后段慢),平衡填充与排气。
  3. 精准控制冷却时间
    根据制品壁厚和材料特性,设定合理的冷却时间,确保制品在脱模前充分凝固。对于厚壁制品,可适当延长冷却时间,避免后期收缩产生气泡。

(三)改进模具设计与维护

  1. 优化排气系统
    在模具型腔的最后填充位置、深腔底部、浇口附近等易积气区域增设排气孔,排气孔直径一般控制在 0.02-0.05mm(结晶性塑料取较小值,非结晶性塑料取较大值)。同时,定期清理排气孔内的杂质,防止堵塞。
  2. 改进浇口与流道设计
    增大浇口尺寸,选择合适的浇口类型(如扇形浇口、膜状浇口),使熔体平稳进入型腔;流道采用圆形或梯形截面,减少拐角和突变,确保熔体流动顺畅,减少气体滞留。
  3. 加强模具维护
    定期对模具型腔进行抛光,去除表面缺陷,保证型腔表面光滑;检查模具合模间隙,避免因间隙过大导致熔体泄漏或卷入空气。

三、预防气泡的辅助措施

        除了上述针对性解决办法,还可通过以下辅助措施预防气泡产生:
  •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采用目视检查、X 光探伤等方式及时发现气泡缺陷,追溯原因并调整工艺;
  •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法,提高操作规范性;
  • 采用先进的注塑设备(如配备实时监控系统的注塑机),实时监测料筒温度、注塑压力等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总之,注塑产品气泡的形成是材料、工艺、模具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全面分析原因,从材料处理、工艺优化、模具改进等环节入手,采取综合解决措施,可有效减少气泡缺陷,提升注塑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TYPE TO SEARCH

电话:+86 0752-3336216
邮箱:Sales@shinzoft.com